活性炭是在木炭用于糖液脫色精制的基礎上產生的。人類生產和使用木炭的歷史悠久,除做燃料和冶煉用外,在公元前1550年埃及就用于醫藥,公元前2世紀印度用于濾水,我們的祖先用木炭重量變化來測量空氣的濕度,長沙馬王堆出土的漢墓木槨用木炭來吸潮、防腐,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述果核煅炭可治療腹瀉和腸胃病。到中世紀,開始把木炭用于糖液脫色精制,以后發現骨炭有更大的脫色力,從19世紀中葉開始研究“用量少、效果好”的脫色吸附劑,活化炭的研究走上了軌道,于是在本世紀初歐洲誕生了活性炭工業。有學者提出,把活性炭工業的建立和發展分為四個時期:
(1)工業化前(1900年以前)。如上所述,為了尋找用量少效果好的吸附劑,這時期人們進行了許多活化研究。如研究燜燒、過熱水蒸汽活化、過熱水蒸汽和空氣并用等。1856年已有用麥粉、焦油和MgCO3混合加熱制脫色炭的,1868年開始用紙廠廢物拌和磷酸燒制脫色炭。但這些都是在實驗室里完成的,而工業化設備、材料、工程理論問題沒能得到解決。
(2)工業生產出現(1900-1925年)。1900-1901年奧斯特雷專科(OSTREJKO)發明了金屬氯化物和植物原料混合和在較高溫度下用CO2作用來制造活性炭的兩項專利。1909年以木炭為原料用氣體法在歐洲開始生產粉狀活性炭,1911年荷蘭NORET炭出售(后成為有名的糖用炭),從此開始了氣體法和藥品法的兩大類方法的工業生產。一次世界大戰中活性炭在防毒而具上的應用,活性炭作為軍需品得到了急制的發展。理論研究也隨之開始。
(3)成長期(1925-1950年),20年代初在歐洲,活性炭的用途已擴大到礦物油、植物油和化學藥品的精制,形成壟斷企業,競爭激烈。1926年以后,活性炭制法研究集中在荷蘭,而理論方面研究集中在德國。1929年以后,在美國開始把粉狀活性炭用于水處理(每年2000-3000t)。這時原料使用相當廣泛,擴展到果殼、核、泥煤等。活化方法也多種多樣,理論研究進一步深化。
(4)新發展期(1950-1975年)。二次世界大戰后,活性炭工業的方向已從歐洲轉到美國,為保護環境和節省能源,活性炭用途已擴大到空氣凈化、廢水處理、香煙濾嘴等方面。原料轉向煤、石油。多層耙式爐、流動床爐等氣體活化法逐步擴大,藥品(氯化鋅)活化法逐漸減少,再生技術提上日程,進入現代化工業水平。這時在美國活性炭的應用已遍及17個行業,如自來水、工業用水凈化,氣體凈化、分離,溶劑回收,制糖等。
目前,美國是世界上較大的活性炭生產和使用國,年產量約16萬t。其次是俄羅斯約8萬t。日本隨著工業的崛起,活性炭工業發展也很快,粉狀炭從1950年的2000t增長到1970年的2萬t,粒狀炭從零增長到1.5萬t,現達到6萬余t。產活性炭的其他國家還有:荷蘭(3萬t)、德國(2萬t)、法國(1.5萬t)、意大利、南斯拉夫等。世界年總產量約70萬t,貿易量約15萬t。當前的趨勢是:原料向價廉且能大量供給的如煤、石油瀝青、紙漿廢液方向發展;設備向大型連續、自動化方向發展,科研開發深入,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