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是黑色粉末狀或顆粒狀的無定形炭,其主成分除了碳以外還有氧、氫等元素。活性炭在結構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規則排列,在交叉連接之間有細孔,在活化時會產生碳組織缺陷,因此它是一種多孔炭,堆積密度低,比表面積大,是具有很強吸附能力的功能性材料,廣泛應用于化工、冶金、軍事防護和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由于其耐酸、耐堿、耐熱,且顆粒活性炭在吸附飽和后可方便再生,在保護人類生存環境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隨著環境保護力度的加強,國內外活性炭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據統計,2007年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活性炭出口分別占世界活性炭貿易額的19.54%、18.30%、12.75%、9.35%,四國活性炭出口總額占世界活性炭貿易額的60%。鑒于國內外活性炭市場的需求對中國活性炭生產發展的深遠影響,波濤活性炭廠家對我國活性炭行業的進、出口現狀進行了分析;對我國活性炭行業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并對中國活性炭的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進行了預測和展望。
1、我國活性炭出口現狀分析
近年來,我國活性炭生產和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活性炭生產和出口大國。2009年12月份,我國活性炭出口貿易總量達1.8萬噸,貿易總額1894.6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貿易量增長31.9%,貿易額增長30.5%。但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2009年出口總量有所下降,全年出口量累計19.6萬噸,比2008年下降21.8%。
從價格方面看,由于活性炭屬于資源消耗型、勞動密集型產品,所以發達國家生產的活性碳生產成本高,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逐漸下降。我國具有生產活性炭的優良煤炭資源,且勞動力相對便宜,我國煤基活性炭市場生產成本低,產品價格低,在國際市場有很強的競爭力。據統計,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與2008年相比,2009年第二季度出口貿易額較第一季度增長7.8%,2009年第三季度出口數量較第二季度增長9.6%。在國家實行一攬子積極推動出口貿易的政策后,外貿形勢有所好轉,嚴重下滑的局勢得到有效遏制,2009年的平均價格較2008年增加了5.4%。但受金融危機影響,價格較高的高端活性炭的出口數量在減少,國際對高價位活性炭的購買力有所下降。
此次金融危機對活性炭行業造成一定沖擊,也充分暴露出活性炭行業自身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我國活性炭的市場進入門檻低,企業規模小,裝備落后,勞動生產率低,加上盲目競爭,致使市場混亂無序。兩一方面,生產活性炭的主要原料是煤炭和木材,活性炭產業可謂名副其實的資源消耗型產業。金融危機還沒發生之前就有專家指出,在目前我國大力提倡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情況下,不宜繼續大量生產和出口活性炭。活性炭行業亟待整頓以保證長遠發展的需要。而金融危機的到來,不啻為一個整頓活性炭行業、規范活性炭市場、升級活性炭產業結構的良好契機。
目前國內多數活性炭企業處于保本或微利狀態,不少企業已是舉步維艱。業界人士認為,政府應設立準入門檻,對環保不達標的活性炭企業實行關停,以此提高企業自身素質。在這個基礎上,解決活性炭低價出口所帶來的諸多問題。另外,要充分發揮活性炭行業協會的作用,加強行業的協調和管理,加強企業間的合作并逐步向企業集團過渡,建立和培育中國的大型活性炭企業集團,以增強國際競爭力,使我國活性炭行業走上健康有序的發展道路。
2、我國活性炭進口市場分析
近幾年,我國活性炭進口呈現出迅猛的增長勢頭。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活性炭年平均進口增長率約為8.8%,而在2000-2009年10年間,我國活性炭的年平均進口增長率已達到34.6%,2009年的進口量是2000年的4.5倍,是1990年的12.4倍。所進口的產品主要是各種不同類型的高級活性炭,以顆粒活性碳占較大比例。在價格方面,進口的高級產品比國內產品要高很多,2009年進口均價達到4116.0美元/噸,是出口均價的3.8倍;而根據品種和用途的不同,其市場銷售價格的差別也很大,從每噸六、七元人民幣,到上萬元人民幣,某些特定用途的高等級品種甚至達到每噸幾十萬元人民幣的價格;由于國產特殊用途的高級活性炭產品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使得這些進口高級活性炭價格出人意料地長期高漲。據預測,由于國內對高級活性炭的需求還在增長,這些活性炭的價格在近幾年內繼續上漲的可能性很大。
我國活性炭進口數量迅猛增長,一方面固然是由于近年我國總體經濟平穩高速發展,拉動了對活性炭需求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國內活性炭產業的生產結構性矛盾這一原因所致;盡管我國的活性炭產業總體的生產能力在世界上數一數二,但由于國內活性炭產業在短期內根本無法改變的生產結構性矛盾,國內的一些新類型活性炭尤其是高級活性炭的產量無法跟上其快速膨脹的需求。
在進口市場格局方面,從美國進口的活性炭以中、高檔次顆粒炭品種為主,韓國、日本則一直以高檔次的活性炭來打開我國市場,尤其是日本公司的特定用途高級品種,占據了我國高等級品種的大部分市場,而從東南亞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越南、馬來西亞等國家進口的主要是果殼活性炭及其原料。2009年我國活性炭進口最多的國家是印度尼西亞,進口量達到1685.3t,比2008年增加31.3%,其次是美國和荷蘭。由于西方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原因,美、日、歐等國際著名活性炭公司紛紛加大了在東南亞國家的活性炭投資生產,我國的果殼活性炭及其原料又很缺乏,預計未來幾年內從東南亞國家進口的數量仍會保持增長。
中國是活性炭生產大國,據統計,2007年產量達到37萬噸,但消費僅為10萬噸。而居世界活性炭產量第二的美國年產活性炭為18萬噸,消費卻超過20萬噸,可見中國活性炭行業在國內也有較大的市場潛力。未來10-20年,中國活性炭國內市場需求將進一步加大,因此,對于活性炭行業,21世紀前20年是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根據活性炭行業發展現狀和內外部環境的變化,通過科技創新和結構優化,使活性炭產業步入經濟、環境、社會“三贏”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進行活性炭產業結構調整時,加快活性炭企業向規模化、自動化和符合環保要求的方向發展,提高企業的技術含量,爭取再形成若干優勢互補、內外結合、增值率高、創新能力強的活性炭經濟增長點和產業群,在保持活性炭產業持續發展的前提下,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小、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之路。
3、我國活性炭行業的發展前景和方向
盡管我國已成為世界活性炭出口大國,但距離世界強國水平還有很大差距。2009年我國出口活性炭平均價格為1077.9美元/噸,而進口活性炭平均價格達到4116.0美元/噸。這就是說,我國出口的大都是中低端產品,出口均價只相當于進口均價的1/4。目前國產活性炭大量低價出口,既造成優良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導致了環境污染,當前活性炭出口量穩價升的市場形勢,實際是以犧牲環境和耗費大量優良煤炭資源為代價的。而活性炭企業要做大做強,必然得以技術為核心,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模式,這樣才能實現技術與市場的和諧發展。也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目前我國活性炭在空氣凈化、水處理等領域應用較多,并呈現出應用量增長的趨勢。其實在許多高端領域有更大的挖掘空間,但卻鮮有國內活性炭生產企業能夠提供。例如應用于空氣凈化的活性炭微球、香煙濾嘴活性炭、超級電容活性炭等高附加值的品種。所以延伸產業鏈,以應用帶動市場,提升活性炭附加值,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產業升級是企業發展壯大的有力手段。另外活性炭應用裝備的開發是延伸產業鏈的一個新途徑。國外企業很多是以制造裝備為重點,以此提升產品附加值。國內活性炭企業應深入了解市場需求,根據用戶需要加工活性炭防護設備。活性炭應用裝備在眾多領域都有應用,可以先從環保設施入手,然后再向化工、冶煉、食品、電子等行業擴展。開發活性炭使用綜合技術,擴展活性炭的功能。通過聯用技術的開發,在活性炭應用上取得新突破,推動活性炭產業的大發展。